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信息 新闻动态 正文

传承和弘扬重师文化,努力培育“名生、名师、名气”——专访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9日 16:30     访问次数:

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网>综合新闻>

正文

传承和弘扬重师文化,努力培育“名生、名师、名气”——专访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

来源:党政办 作者:党政办 日期: 2020-10-19 15:13 点击:

编者按:为传承弘扬重师文化,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9月24日,我校成功召开了文化建设工作大会。为进一步深入解读会议精神,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教授。

记者:孟校长,您在文化建设工作大会上所做的主题报告内容丰富,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您认为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有何价值?

孟校长: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内涵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鲜明特质,这既是一所大学的个性标记,也是一种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具有凝聚人、激励人和造就人的价值内涵。没有文化的学校将千校一面、形成同质化弊端,不利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不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我校第三次党代会对加强文化建设作了部署,加强重师文化建设,是促进重师事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从1954年创办到如今,重师走过了66年时光,学校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重师人的不懈奋斗与执着追求,学校由弱及强,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5余万,积淀起厚重的历史文脉。在我校发展过程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建校之初、改革开放之后,还是在内涵发展新的阶段,重师文化都是激励重师人的精力动力,是联系重师人的情感纽带。近年来,学校推进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每一次重点工作的推动,每一项攻坚克难任务的完成,都无不体现了重师人的责任担当、锲而不舍、砥砺前行的可贵精神品质,文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重师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不同的阶段,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在理论上厘定,在表达上明确,在实践上创新,使重师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得以发展,进一步廓清重师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内容、载体与形式。

记者:请问孟校长,重师文化系统主要有哪些内容?其内在逻辑关系如何?

孟校长:首先,要明确重师文化的内涵:重师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标准、学校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

其次,要明确重师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建设规律,传承重师文化和历史文脉,着力打造“名生名师名气”的重师文化特质,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服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全国知名、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再次,要明确重师文化建设的目标愿景:一是重师文化建设战略得到大力实施。到2025年,通过建设使重师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努力构建起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支撑体系,重师文化得到高度认同,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不断形成,学校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二是“名生名师名气”培育计划成果显现。到2025年,学校文化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生中的行业骨干和杰出、知名、优秀校友数量进一步增长。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进一步增长,“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进一步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是通过努力到2025年建构起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三名”文化特质凸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自信和谐的重师文化系统。

第四,要理清文化内容的相互关系。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重师文化的核心。办学理念、重师精神、重师校训属于精神文化,是内核;重师校风、重师教风、重师学风属于行为文化,是外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是重师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环境文化是条件。

第五,要促进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要传承弘扬精神文化、规范提升行文文化、健全完善制度文化、打造建设物质文化、持续优化环境文化,共同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自信和谐的重师文化氛围,努力彰显文化成果。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引领发展方向,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培养师生的成就感,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学校影响力。

记者:请问孟校长,您报告中“三名”的文化特质和“四气”的内涵是什么,重师如何打造“名生名师名气”?

孟东方:“名生名师名气”是文化成果,是重师文化建设成效的衡量依据,是重师文化(内在)育人的(外在)表现,是以文(重师文化)化人(师生成才)成就的集中体现。

具体来说,大学办得有特色,就要培育出有名气、有贡献力的“名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名生,学校要有名生,学院要培养名生,这包括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中的行业骨干数量,杰出、知名校友数量等。

“名生”的培养取决于“名师”。“名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不仅仅是大楼,还要有大师,大师要有大爱。“名师”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称号人才数量,各层级优秀教师,高级职称和博士数量等。

“名气”,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就是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如在全国高校的排位,在行业里的地位,在社会中的口碑等。另一方面,“名气”对于师生来说,就是努力涵育“学气、静气、勇气、大气”的独特文化气质。

师生们要涵育“学气、静气、勇气、大气”:就是要弘扬“学气”,要摈弃官气、商气、不良习气;要有“一学一辈子”的气魄,“一学一行家”的气质,“一学一天地”的气度,“一学一初心”的气节。就是要保持“静气”,要静下心学习工作,不被功利性左右;要立志、要致远、要专一、要广博。就是要锤炼“勇气”,要有胆识、胆略、胆魄,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就是要涵养“大气”,要有立德树人的“大修养”,要有扎实广博的“大学识”,要有各美其美的“大智慧”,要有团结宽容的“大胸怀”。

重师“名生名师名气”的特征:一是具有倡导性,因为它是学校彰显办学成果的依据;二是可测性,有多少名生名师名气,是可以量化的;三是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一定群体而言的;四是具有可比性,可在竞争中进行纵横向比较;五是具有传承性,在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六是具有长期性,是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

从实践路径上,学校依据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出台了《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促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及任务分解方案。将出台《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名生名师名气”培育计划。具体为:大力开展“名生”培养计划,深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群英行动”“学风联动深培行动”“创新实践育人行动”,营造优良学风;大力实施“名师”培育计划,深入推进落实“以德立身”示范行动、“以德润生”引领行动、“学高铸名师”支持行动,营造优良教风;大力培育“名气”树立品牌,深入推进“师生‘四气’涵养行动”、成果影响力打造行动、校友文化建设行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行动,提升重师文化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三名”文化特质建设,进一步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进一步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使文化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生中的行业骨干和杰出、知名、优秀校友数量进一步增长。传承重师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三名”文化特质凸显,师生“学气、静气、勇气、大气”气质显现的高品质大学文化,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全国知名、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我校近年来的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请问孟校长,下一步我校文化建设还将在哪些方面努力?

孟校长:总体来看,我校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一步,我校要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落实好文化建设大会精神,扬传统、强优势、补短板,整体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助推作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进一步增强重师的认同感。重师的发展不是哪几个单位、那几个人的事,而是全校上下共同的事业,增强身份认同、情感认同、使命认同和价值认同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前提。要不断牢固树立发展共同体的理念,号召师生员工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重师”、喊响共同的名字“重师人”、珍视共同的情结“重师情结”,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是进一步“从小”“从近”“从我”做起,打造主体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校友等在文化建设中的不同主体作用,引导重师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为学校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学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最活跃的有生力量,要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引导学生爱校、成才、跟党走;教师是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导者,要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引导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做学生的榜样,发挥表率作用;校友是重师文化在学校以外的弘扬者,要深入推进校友文化建设行动,引导校友热爱重师、心系重师、支持重师。

三是进一步强化“特色文化”交流互鉴。要大力实施“文化兴院”建设工程,按照“一院一品、一部门一特色”思路,系统挖掘梳理二级单位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工作举措,凝炼学院文化积淀和特色,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和本单位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加强与地方的联动,承担文化建设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我校中外人文交流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环境育人。重点是要促进实体校园、智慧校园、文化校园有机统一。在实体校园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三个校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一批教学、学科、科研平台,完善相关设施,充分发挥其功能。在智慧校园建设上,要大力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智慧校园支撑体系,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文化校园建设上,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环境的文化内涵,植入更多科技、教育、人文、绿色元素,开展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文化景观和标识系统,彰显学校独特的环境文化。

编辑:毛宇、何瑶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